8月5日—8月22日,天水师范学院鲜果助农电子商务暑期社会实践团赴甘肃省麦积区伯阳镇花南村,以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目标,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培育农村电商“新农人”,扶助农民创新创业,推进农村电商可持续健康发展。
深入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实况,精准定位帮扶渠道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专业优势与特长,8月5日实践团一行七人在指导老师巩军全的带领下与本市农业局工作人员一同前往麦积区伯阳镇花南村进行实地调研工作,了解当地蜜桃的产量、销售渠道等基本情况。

麦积区伯阳镇花南村也是天水市蜜桃的主要种植区之一,近期,该地2000余亩蜜桃陆续成熟上市,果品质量高、个大味美水分足、甜蜜可口、果肉细腻又肥厚、皮韧易剥、汁多味浓又管饱,其中北京七号水蜜桃是大家一致认为好的一类品种,所以实践团队选择利用电商销售花南村蜜桃,既能帮助果农增收,也可让在外的游子尝到八月正美味的蜜桃。
通过前期调研工作,实践团成员明白了电子商务对乡村发展的重要性,故此团队将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促进农产品线上销售并继续推进农村电商覆盖率、加强农村电商物流网络宣传,在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加强农产品上行的同时,最大限度方便果农的生产生活更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农业经济主体提高收入,推进农村电商可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新举措,探索“电商+助农”扶贫之路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村里大部门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留在家中的中老年及留守儿童较多,在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下,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逐步的提高,对目前的生活也是比较满意的。农户们对于互联网电商的模式也是有所了解的,知道线上销售、网络直播带货等销售方式,但是大都不会操作也没有设备,如果各方面条件充足他们也愿意通过互联网电商模式销售农产品,提高收入。故此,实践团也将遴选出最优质的农产品进行上架,撰写短视频脚本、拍摄短视频、开展助农直播,并走进农产品电商营销实践,参与电商发货核心环节,感受电子商务对乡村振兴,科技助农的影响力。
8月10日,为了更好地拍摄短视频,实践团成员提前观看大量助农直播团队的作品及直播,经多次调研、探讨,为当地果农创作出了符合人物特点的短视频拍摄脚本,并推荐实践团成员参与拍摄。




科技的力量是乡村振兴路上的重要推手,正确认识和运用科学技术,利用互联网+,短视频运营,助力农产品的售卖是本次电商助农确切的方向和目标。8月12日,实践团在多方平台销售蜜桃:抖音店铺、视频号及淘宝店铺。利用抖音等app进行线上营销,更利用所学知识设计精美网页。


8月14日实践团成员跟随当地邮政快递公司工作人员学习电商发货技能,相关工作人员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产品发货流程,为已下单的农产品商品打印快递单、贴好产品标签、对产品打包、装车发货。看似简单重复的工作,其实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否则会导致客户退货、换货等,引起一系列的售后问题。实践团成员认真观看工作人员的示范后,主动参与到发货工作中来,有的为新鲜蜜桃套上水果网套,有的负责为快递盒子粘贴胶带,通过分工合作,很快将五十余件快递装配完毕。


实践团从自身专业作为切入点,用电商营销的模式帮助农户出售滞销的农产品,这种线上售卖的新营销模式在短时间内,可帮助农户解决滞销问题。8月16日,实践团成员开始进行网上销售蜜桃并宣传产品。重点扶持困难果农,鼓励线上零售、电商直播等形式进行销售。

8月20日,实践团抖音账号作品浏览量已达5.6万次,据统计,其团队创下了两小时直播累计观看人数总计8361人的营销纪录,各个平台共销售蜜桃74单,全网销售金额达4686.5元,真正实现了为困难果农创收增收。




爱心公益与“三下乡”相结合,助农筑梦贡献团队青春力量



8月22日,经过与老师的沟通,实践团一致决定将此次活动的盈利全部捐给白银市平川区社会福利院的老人们,看着老人们因为拿到了喜欢的衣物等而手舞足蹈,开心得像个孩子时,别提我们心里有多高兴了。觉得自己做的这些小事很有意义,很有价值。而我们也真正感受到了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为社会奉献爱心的意义。
为期十八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在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正在稳步展开后续线上助农活动,帮助当地农户开设网店、运营公众号、做直播的内容等等。参加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收获。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对乡村振兴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电商助农活动中,大家不仅通过电商直播带货为花南村送去了爱心,更是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成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一定会牢记此次实践活动中收获的优秀经验,积极响应时代号召,提高自身能力,运用专业知识,为果农们增收创收,体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