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至20日,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语通城乡·文化科技筑同心”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赴甘肃省康乐县开展“三下乡”活动。团队立足专业优势,创新“调研-教学-联动”三位一体模式,在胭脂湖畔播撒语言火种,于郭家麻小学培育文明新芽,以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在胭脂湖公园,实践团采用“问诊式”调研精准把脉语言生态。通过结构化问卷、深度访谈、场景观察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掌握当地普通话应用现状。调研发现,多数居民认可普通话在信息获取、就业创业中的重要性,但在发音准确性、表达流畅性方面存在提升空间。针对需求,团队创新设计“推普工具包”,包含发音矫正口诀、情景对话模板、方言对照表等实用资料,通过“方言转译-标准示范-跟读练习”三步教学法,现场开展发音指导与答疑。

转战郭家麻小学,实践团构建“1+3”立体化教学模式,开设1堂礼仪文化课,通过传统礼仪教学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之美;设计3个互动游戏模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击鼓传花”“成语接龙”等传统游戏,在寓教于乐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面对设备故障,队员们即兴创新,用“你说我猜”方言转译游戏开展普通话训练,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完成语言转换实践,现场测评显示语言应用能力显著提升。

家校联动环节,实践团建立“三个一”长效机制,发放《家庭推普指南》、建立家校联系群、制定激励机制,通过“推普小能手”评选强化学习动力。家长座谈会中,绝大多数家长表示将主动营造家庭语言环境,形成“小手拉大手”的良性互动。

此次实践是天水师范大学深化“三全育人”,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生动实践。依托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实践团构建“理论教学-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将推普实践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未来,实践团将持续深化“推普+社区”服务模式,让标准普通话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